金融企業都有一個金控夢,盈利能力排在行業第四名的重慶信托也不例外。
近日,中國貨幣網披露了59家信托公司 2020年未經審計的財報 ,其中,重慶信托凈利潤28.03億元,位列行業第四。但如果按合并口徑報表數據來看,重慶信托2020年凈利潤高達38.73億元,超過中信信托 位居榜首。
重慶信托合并口徑業績為何如此高?這似乎與其“不務正業”關系匪淺。2020年重慶信托投資 收益為14.88億元,與前一年相比增長9%。查看此前數據,2018年、2019年,重慶信托投資收益分別是13.84億、13.65億,占收入比重分別為43%、41%。
在投資收益數據可觀的背后,是重慶信托多年一直布局的龐大金融版圖。
集齊6類金融牌照
在不少人看來,重慶信托的崛起可謂一夜之間。事實上,其為此低調蓄力多年。
重慶信托成立于1984年,總部身處山城,早年在業內并不亮眼。
2013年前后,重慶信托業績排名在10名上下。而進入2015年,其實現凈利潤41億元,遠超中信信托的31.5億元成為行業第一。當年還完成一輪百億增資(由24.39億元增加至128億元),使其注冊資本金也躍升至行業第一。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券業觀察,重慶信托近年來的好業績,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早年的金融布局。
一直以來,重慶信托多次向金融機構進行股權投資,除了自身的信托牌照外,通過入股的形式逐步將6類金融牌照收入囊中,包括銀行、保險、基金、券商 、資管類牌照,成為少見的信托系金控平臺。
券業觀察統計發現,重慶信托已控股2家地方性銀行,包括重慶三峽銀行與合肥科技農村商業銀行、控股1家險企(農銀人壽保險 )、1家基金公司 (益民基金 )、投資1家券商機構 (國都證券 )、1家資管機構(國泓資產管理公司)。
按照信托公司管理辦法規定,信托公司投資業務限定為金融類公司股權投資、金融產品 投資和自用固定資產投資。這也就形成了信托公司普遍擴大金融股權投資,銀行是最受信托歡迎的投資對象,而重慶信托對銀行投資比例也堪稱行業之最。
重慶信托控股的兩家銀行中,其中對重慶三峽銀行持有高達29%的股權,對合肥科技農商行所持股份也接近25%。對比其他信托公司在銀行領域所持股的比例,最多持股也沒有超過22%。
2007年12月,重慶信托對萬州商業銀行(后改名為“重慶三峽銀行”)進行重組,并成為該行的第一大股東,目前持有重慶三峽銀行28.996%的股份,同時也是第一家拿到銀行牌照的信托公司。
2020年6月17日,重慶銀保監局發布信息稱,同意重慶三峽銀行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 ,發行規模不超過18.58億股。也就是說,不久的將來,重慶信托旗下或將誕生一家A股上市銀行 。
三年后,重慶信托又拿下第二家銀行的控股權。2013年,重慶信托出資15億元收購合肥科技農商行5.9428億股,持股比例為24.99%。
對于重慶信托而言,控股兩家銀行,將銀行牌照收入囊中,也是獲利頗豐。
在收購重慶三峽銀行之初,重慶信托以現金出資認購7億股,經過多的輪股本演變,重慶信托持股比例被稀釋至29%,不過仍然通過這筆股權投資賺取了30多億元;2017年至2019年間,對合肥科技農商行的投資收益共賺5.83億元。
拿到銀行牌照后,重慶信托又先后將基金、證券、資管、保險等牌照收入麾下。
分別來看,重慶信托對益民基金持股 比例為65%,對國泓資產管理公司持有49%的股份、國都證券持股比例4.72%、對于農銀人壽保險公司 與兩家機構持有同樣的股份,均為19.98%。
從投資的股權比例看,盡管重慶信托在國都證券持有的股份較低,為國都證券第八大股東,但國都證券公司 董事長是重慶信托掌門人翁振杰。由此可見,重慶信托在國都證券中的地位不一般。
投資的機構問題不斷暴露
攫取多個金融牌照的同時,個別機構接連出現問題。
重慶三峽銀行信托產品 來源單一化
券業觀察在三峽銀行官網發現,該行2018年披露過代銷的54只信托產品發行機構,其中53只就來自重慶信托。
據重慶三峽銀行2019年財報顯示,包括代銷信托在內的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1.96億元,同比增長54.85%。值得注意的是,該收入占營收比例不足5%,每日財報對此解讀為“操著賣白粉的心,賺的賣白菜的錢”。
對此,國內一家頭部評級機構對該行持有的信托產品規模也曾做出風險提示。
2020年7月30日,中誠信評級機構發布的2020年重慶三峽銀行評級報告中指出,重慶三峽銀行定向債務融資工具、資管計劃和信托產品合計占比較高,需要警惕相關風險。
截至 2019 年末,重慶三峽銀行證券投資 資產余額為782.04 億元,其中流動性較好的政府債券、金融債 和同業存單合計占比僅 35.76%,流動性相對較差的私募 債、定向債務融資工具、資管計劃和信托產品合計占比高達40.69%。
一家信托機構 業務經理向券業觀察表示,代銷控股股東發行的信托產品,很容易造成關聯交易以及利益輸送,而與標準化投資產品相比較,非標投資透明度較差,后續跟蹤難度大,導致銀行面臨的相關風險也會加大。
券業觀察還發現,重慶信托是三峽銀行的間接房東。
重慶三峽銀行IPO申報 稿顯示,總行營業部及董事會辦公處均位于重慶市江北區東方國際廣場,所處地段號稱長江上游的金融中心,三峽銀行為此每年會付出一筆不菲的租金。據“鋒靂”報道,東方國際廣場屬于一家名叫“鑫谷弘”的地產公司,而“鑫谷弘”為重慶信托的表外公司,甚至“鑫谷弘”拿下東方國際廣場的部分資金也出自重慶信托。
此外,該行的非標投資品種流動性較弱,變現能力有限。
根據中誠信評級報告中披露,三峽銀行資管計劃和信托計劃期限主要集中在 3 年以內,定向債務融資工具期限在5年以內。
不僅如此,中誠信評級機構還對三峽銀行負債端進行了相應披露。報告中稱,三峽銀行存款穩定性不強,同時資產負債存在期限錯配風險。
入股險企全部股權被質押
重慶信托投資的農銀人壽保險因借貸糾紛案去年被告上法庭。
2020年8月份,因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連同重慶信托等三家公司被大連一方集團告上法庭。根據天眼查披露的裁定書判決結果,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查封重慶信托名下的農銀人壽保險3.05億股股權或其他等值財產,股權價值14.6億元。
事實上,重慶信托所持有的農銀人壽股權早已被質押。
在2020年一季度的償付能力報告中,重慶信托所持全部農銀人壽10.34%的股權已被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凍結,此前,還有其余股東共計所持18.67%的股權處于被質押或凍結狀態。
佛語有言:“萬事必有因,有因必有果”。過于激進的股東質押融資行為,會直接加大股東流動性風險,危及險企股權結構。
特殊的收入結構是好是壞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重慶信托一邊努力靠收購撐起收入半邊天,一邊卻是信托業務報酬率逐年下降。
根據重慶信托歷年財報數據,2016年-2019年,該公司信托報酬率分別是1.24%、1.2%、1.03%、1.01%。
相比較重慶信托近年來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穩居前五的排名情況,其信托資產管理規模略微靠后。企業預警通數據顯示,2017年、2018年,重慶信托信托資管規模為分別為1882.33億元、1904.7億元,位列行業第42、37,行業中游水平;信托手續費收入分別為21.31億元、19億元,位列行業第6、10。
反觀這兩年的投資收益則位列行業前三甲。
重慶信托信托業務的發展速度和收益貢獻似乎略不及其投資收益。早年業內就有聲音猜測其或會向金融控股平臺發展,或許將來,重慶信托還會繼續攬入更多金融牌照。對于重慶信托目前的業務結構和金融布局,你怎么看?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