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黨的二十大報告擘畫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信托文化建設五年規劃是我國信托業高質量發展的理論基礎和實踐途徑,也是信托公司 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行動指南。
五礦信托自成立以來,深入踐行央企文化、信托文化,堅持傳承與發展,文化建設在多個領域落地生根。2020年,公司提煉出“合利共享發展觀”。“合利”體現了因時而動、順勢而為的思想,“共享”的核心內涵是“利他、普惠、可持續”。在發展觀的指引下,凝練出獨有的“脊梁精神”企業文化,即誠信意識、風控意識、創新意識、共榮意識、擔當意識,并在此文化主干的基礎上,不斷開枝散葉,將文化理念層層遞進到公司的管理中。
一、守正創新是激發文化活力的導線
二十大報告指出,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我們必須堅持守正創新,緊跟時代步伐,順應實踐發展。越是在行業變革時期,越是需要守正。緊跟國家政策導向,嚴格落實監管要求,勤勉履行受托職責,不辜負委托人的信任。通過信托文化建設,不斷提升從業人員的合規思維和創新能力,進而引領信托業務規范化、創新化和持續化發展。創新是轉型的源動力。近幾年,五礦信托通過創新獎評選、創新業務考核,逐步將文化建設理念融入治理架構和制度體系,并通過搭建“戰略發展研究院+專業部門+兼職研究員隊伍”的三級投研架構,支持創新業務研究與孵化。創新業務漸有星火燎原之勢,與蔚來融資租賃合作的“綠色定向資產支持票據信托”是全國首單綠色新能源汽車 租賃資產ABN;在教培預付費、養老保障和家族信托等領域的探索也取得了積極成果。
二、嚴控風險是推進文化建設的底線
隨著“新三分類”征求意見稿等監管指引的發布,信托業向標準化業務、服務信托等本源業務轉型的路徑已逐漸清晰,一方面,要積極探索與業務相匹配的合規風控管理體系,加強行為管理、夯實底線意識,筑牢風險底線;另一方面,要準確領會監管意圖,做合規文化建設的參與者、執行者、建議者和監督者。今年以來,在貫徹落實“信托文化確立年”專項工作中,五礦信托進一步明確風險治理架構和職責分工。針對非標、標品、普惠三大業務條線,建立符合各自業務特點的風險管控子體系,優化各類業務投前、投中及投后全生命周期風控機制,建立全鏈條的受托履職標準,更好地支撐戰略轉型。
三、回歸本源是指引文化發展的航線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因此,信托文化建設要以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為宗旨。一是要堅守受托人定位,持續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在新冠疫情、經濟逆全球化等不穩定因素的影響下,維護產業鏈安全、加快產業鏈升級優化是國家的重要戰略目標。在此背景下,五礦信托結合金融牌照的特色和優勢,積極探索符合中國五礦“鏈長戰略”要求的創新業務模式。“五礦信易鏈”平臺已落地首筆業務,并開出首單電子債權憑證。截至2022年6月,公司在京津冀 等國家戰略城市群展業規模累計1.1萬億元,在實體經濟領域的存續規模近2500億元。二是要圍繞服務人民實際金融需求,持續提升資產配置能力。公司圍繞“了解客戶、了解產品、了解市場,了解資產”,建立“4K”服務體系,探索以資產配置為核心理念的數字化能力應用技術,以更好滿足客戶定制化財富管理需求;在現金管理、企業年金、薪酬管理、員工持股、家庭和家族信托等方面市場需求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充分發揮信托關系獨有的制度優勢和信托文化“忠誠守信、持續穩定、財產獨立、靈活創新”的內涵特征,打造讓客戶滿意的專屬領域。
四、責任擔當是框定文化認識的界線
信托制度的靈活性決定了信托能以更多元的方式踐行社會責任,將金融更有機地與社會公益事業結合。五礦信托綜合運用慈善信托、服務信托、股權投資等多種手段,探索基金化運作模式,積極參與鄉村振興 、綠色環保、生態文明建設等公益慈善事業。與此同時,積極引導高收入群體自愿通過慈善信托等方式調節社會收入分配;探索農民工工資保護信托、保險金信托、老年人養老信托等保障型信托,實現金融服務社會發展。為更好踐行企業責任,公司持續推行“水之五德”的用人標準,倡導1+1>4的 “鋼纜模式”,每個員工堅持道德標準、踐行從業規范,像鋼絲擰成鋼纜一樣,相互協同、相互支撐,發揮出集體的最大合力。
作為國有信托公司,五礦信托將始終心系“國之大者”,堅決肩負起黨和人民賦予國有企業的新使命新任務,始終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高質量發展,深刻領會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發展定位,圍繞黨和國家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安排,以增進民生福祉為主線,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產業升級 的能力和水平,以扎實的工作舉措和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工作中去,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貢獻自身力量。
。ㄗ髡呦滴宓V信托黨委書記、董事長)